什么是双性人(双性人有多少人口)
LGBTQIA+:
・L – Lesbian女同性恋者
・G – Gay男同性恋者
・B – Bisexual双性恋者
・T – Transgender跨性别者
・Q – Queer酷儿/ Questioning对性别认同感到疑惑的人
・I – Intersex双性人
・A – Asexual无性恋/ Aromantic无浪漫倾向/Agender无性别
・+ -代表有其他可能
目录
- 什么是双性人(Intersex)?
- 双性人占多少人口?
- 误解一:应在婴儿时进行「补救」手术,使其「正常化」
- 误解二:双性人没有生育能力
- 误解三:双性人是跨性别人士
- 误解四:双性人是双性恋香港第一公开身份的双性人:细细老师
什么是双性人(Intersex)?
双性人天生具有不符合典型男性或女性身体二元概念的生理性别特征(包括生殖器、性腺和染色体模式)。

以下是部份双性人的生殖或性解剖结构例子:
1.一名双性人出生时外表是男性,但内部却有功能性的女性生殖系统。
2.一名双性人出生时外表看起来是女性,但内部却大多具有典型的男性解剖结构。
3.一名双性人出生时的生殖器介乎于典型男性和女性之间,例如该人有阴蒂和阴唇,但其阴蒂肥大得达到阴茎形成之程度,以及阴唇融合。
值得留意的是,双性人的解剖结构并不总是在出生时即显现。有些人会直到青春期、或成年后发现自己是不育时、才发现自己具有双性解剖结构,甚至有些双性人在没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知道的情况下生活和死亡。
双性人占多少人口?
香港人普遍对双性人的认识和关注甚少,或会认为其罕见。事实上,根据联合国2016年估计,全世界约有1.7%的新生婴儿可以归类为双性人。而双性人在香港鲜有讨论,人们容易对这群性别人士产生误解,尤其是以下常见的四大误解:
误解一:应在婴儿时进行「补救」手术,使其「正常化」
为了使双性人的外表符合二元性别刻板印象,让双性人儿童接受不必要手术和其他程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大多数双性人手术是在孩子2岁以下时进行的,通常都是交由父母决定,意味着那些孩子的身体自主遭剥夺;而且,婴儿双性人手术通常会永远影响生育能力、性功能,严重影响的双性人的情绪和身体。这些都是不可逆转,而且影响身体完整性和自主性。如果在未经个人知情及同意下进行这些手术,联合国都视为侵犯人权行为。
误解二:双性人没有生育能力
很常见但不一定,像任何人一样,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或需要技术帮助)。制造胚胎需要睾丸中的精子与卵巢中的卵子相遇。之后,胎儿需要一个生长的地方——通常是子宫。时至今日,有很多方法可让这些事情发生,即使对象是非双性人。
若一名双性人的阴茎和睾丸会产生精子,或已可导致女性怀孕;若一名双性人有子宫,或已能够怀孕。有些双性人的确因为有卵巢、子宫和阴道,能通过接触精子怀孕。
每个双性人的生育能力都不同,许多双性变异确实会导致不育。可是,不少双性人是因为曾进行非自愿的「补救」手术而失去生育能力。例子包括当内部睾丸被移除,或做其他生殖器手术产生疤痕组织后,使插入性行为变得痛苦或不可能。

误解三:双性人是跨性别人士
双性人与跨性别大士不能混为一谈。跨性别人士,是指那些自我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与出生时被分配的生理性别(Biological sex)不一致的人,这群人出生时已具有典型男性或女性解剖结构,但感觉自己出生在错误的身体中。
相反,双性人的解剖结构通常不被认为是男性或女性,「双性人」这词与生物及生理特征有关,而非与内在的认同感有关。
性别认同和生理性别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概念,故双性人与跨性别大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小众。
误解四:双性人是双性恋
事实上,双性人可以有任何性取向,包括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泛性恋、多性恋等,当然包括双性恋。
其实,一个人的性别认同、性别表现、生理性别及性取向不是相互依赖,而是相互独立,性别是一道光谱,有着不同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往期:4大性別元素,由认识性別认同開始|擁抱性別多元(一)
双性人,只不过是普通人
无论是什么性别人士,占社会多数还是少数,都没有所谓的谁比谁高尚。因此,所有性别人士,都应拥有尊重和平等待遇。
除了政策倡议之外,我们于日常生活之中都有一些具体行动支持和关注双性人或其他性小众,亦社区上亦有不少团体或组织一直致力争取性别平权,以及为性小众群体提供相关服务。想了解更多。